導語:8月6日,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為響應學校號召,承擔青年責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赴新洲區暑期社會實踐團就近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旨在通過實地訪問,調查本地區學校對于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措施,增強對疫情下學校防疫狀況的了解,宣傳“不放松”防疫對于武漢市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鼓勵學生發展“即使生活環境變化也要能努力投入學習”的精神。
防疫在路上,觀基礎設施
疫情防控不減壓,復工復學正加速。在了解新洲區陽邏街道部分初中高中復學防疫工作的第一天,生科院赴新洲區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八月六號八點十分調查走訪了新洲三中。在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較大的藍色告示牌,上面告知“因防疫需要,學校封閉管理,外來人員需辦理手續入內。”,這便是從根源上杜絕疫情蔓延入校的措施,是校內防疫工作的基礎。進入校園后,團員們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校內防疫措施齊全,例如路邊特設的獨立洗手臺、食堂及各處告示牌上的防疫宣傳、宿舍樓前設立的洗手池及正確洗手方法的告示、教學樓道轉角處的洗手池等。其中,讓團員們印象最深的是食堂餐桌上的分隔板,不僅起了分隔作用還能起“讀背筆記”的作用,還提醒學生們在防疫工作途中仍不能忘記努力學習。最后在離校之際,團隊采訪了校內的一名老師——張玲老師,她說“由于人手不夠,這些防疫基礎設施有的是老師們親自布置的,比如在校園貼分散條。”,可見老師們在防疫工作上的辛勤付出。
由于原定的走訪學校——新洲一中入校手續較為嚴格,我們只能以一人入校并沿途直播講述的形式展開走訪。進入校園便可以在廣場上看到兩條用來規范疏散人群的標示,這種標示在食堂地面上更是隨處可見。相較于室外,教學樓里防疫措施更多且更有針對性,在樓道里每個班級門口都有消毒臺,配備一個防疫專用垃圾桶;每一層樓則都有一間消毒室,其中有洗手池及相關標語。通過防疫設施的擺放,可見新洲一中更著重防控人群密集處,比如教室、食堂等處,這種做法對于防疫控疫也顯然十分有效。
防疫在身邊,察班級管理
如果說完備的基礎設施是防疫工作的骨架,那么井然有序的管理措施則是巨大骨架上的血肉,這二者對疫情防控是缺一不可的。在走訪過程中,團員們除了親眼見識了各大高校為防控疫情準備的基礎設施,還特意向相關管理人員了解了學校在疫情期間相關的管理措施。據了解,新洲三中在進行封閉管理的基礎上,將每個大班級分成小班,使得每個班級人數減半,但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老師們的教學工作任務。此外,每位同學在每日都會測量體溫,在下課時間,老師也會在教師進行消毒,一旦發現異常癥狀,立即將學生于特定地點進行隔離安置,以及時發現并減小傷害。學校還實施了分批下課的舉措:學生錯開時間分為兩批進行就餐,在打飯時也需要根據隔離線保持安全距離。新洲一中的管理舉措也大致相同,同樣地將一個班級拆散,并臨時征用空置的高二年級教室,盡可能將學生分散開來;寢室方面也進行全封閉管理,且鑒于武漢暑期天氣炎熱,學校特意在寢室安裝空調,并設有專人每日進行消毒,在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學生生活質量。
團員周子若在參觀學校之后感嘆道,“2020年的高考生要克服各種阻力,疫情防控、高考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學校夯實的防疫工作解決了考生的后顧之憂,讓我再一次深深體會到疫情無情,人間有愛。”